关键词:神经调控、脑科学、神经科学、TMS、tDCS
我们已经知道,EEG可以在头皮表面测量神经元的放电活动;fNIRS通过向脑内发射近红外光,测量目标脑区含氧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的浓度变化;还有fMRI、MEG、PET等神经影像技术,分别基于不同的原理对大脑活动进行观测。
然而,在人类一步步接近大脑真相的过程中,我们是否只能做一个被动的观察者呢?
答案是否定的,也是振奋人心的: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,使得人为调节大脑活动不再遥不可及。
神经调控有哪些手段
定义中关注的第二个点是神经调控的作用方式,本篇推文中也将重点以此为依据,介绍五种非侵入式的神经调控的手段:经颅磁刺激、经颅直流电刺激、经颅超声刺激、经颅光生物调节以及神经反馈。
01经颅磁刺激
经颅磁刺激基于电磁感应和电磁转换原理,经颅磁刺激的线圈通电后产生感应电场和磁场,作用于大脑皮层而产生动作电位,从而激活相应大脑区域。
Ridding, J. 2007
根据脉冲给予方式的不同,可以将经颅磁刺激分为3类:单脉冲经颅磁刺激 (Single-pluse TMS, sTMS)、双脉冲经颅磁刺激 (Pair-pluse TMS, pTMS)和重复经颅磁刺激 (Repetitive TMS, rTMS)。
单脉冲经颅磁刺激,顾名思义,一次只给予一个脉冲,刺激间的间隔时间较长,可达到10秒钟。一般通过手动控制无节律脉冲输出,多用于常规电生理检查。
同理,双脉冲经颅磁刺激是指,在极短时间内对同一刺激部位连续给予2个不同强度的刺激,多用于研究神经的异化和抑制作用。
重复经颅磁刺激分为高频(1-50 Hz)和低频(< 1Hz)两种刺激。其中,高频刺激可提高局部的血流水平和代谢水平,引起大脑活动的兴奋;而低频刺激则降低局部的血流水平和代谢水平,抑制大脑活动。
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长时间(如数分钟到数小时)刺激深度约1-9厘米的部位,在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中应用潜力巨大。
应用
重复经颅磁刺激可用于神经性疼痛、抑郁症、帕金森病等病症的治疗,在改善运动、言语、吞咽、认知功能,促进神经再生上也有着良好的效果。
目前该技术应用的主要局限在于各种疾病的刺激参数复杂,很难有统一标准(如刺激强度,频率,脉冲数等)。未来,在进一步明确经颅磁刺激的作用机制及脑区定位的前提下,可以期待该技术更广阔的应用前景。